【讲座时间】2024年11月29日
【讲座地点】https://wlwth.xetlk.com/sl/PZGlE
联系人:雷捷婷 15301327986
【主讲人】
1、我国氢能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龙望成 电力规划总院能源融合三处副处长
2、气体传感器在制氢系统中的安全应用
赫树开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研究院院长
3、绿氢制备技术及展望
孙流莉 国氢科技关键材料事业部综合材料研究室主任、长春绿动技术研发部主任
4、基于绿电制氢的可再生燃料发展趋势分析
徐晓颖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
5、综合能源基地氢电耦合关键技术及实践
张 畅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氢能技术部总工
6、松原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分享
赵宏鹏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
7、绿氨绿色甲醇技术进展与经济性分析
王 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氢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主讲人简介】
1、龙望成,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能源融合研究三处 副处长,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电力规划、能源规划,氢能规划工作,先后参与了十四五、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参加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氢能课题研究,组织编制了多个省市级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牵头策划了多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综合能源供应创新项目开发、落地和实施。
2、赫树开毕业于郑州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在职期间承担国家的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创新基金、河南省重大成果转化、河南省产学研等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参与研发的科技项目有十余项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科技成果;发表论文21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专利5项;2010年,被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郑州市科协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授予“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2011年,其个人事迹被收录入河南历史大事年编(2011卷)时代英模中;2016年参与编写行业标准《DLT 1555-2016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维护导则》。2020年被郑州市评为学术技术带头人。
3、孙流莉,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关键材料事业部综合材料研究室主任,兼任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长期从事氢能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参与或主持多个PEM制氢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项目。作为核心人员参与研制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装备,曾获批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曾获国家电投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一等奖1项等。
4、徐晓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化工大学企业硕博士导师,欧美同学会绿色低碳专委会委员,曾荣获北京市科委“卓越工程师”,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国家能源集团“青年科技创新先锋”等称号。从事开再生甲醇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开发。开发的MC17型甲醇催化剂技术已对外许可3家公司,成功应用于2套10万吨/年天然气制甲醇工业装置和焦炉煤气制甲醇工业装置。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质量协会优秀奖、项目奖。 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支持2023年杭州亚运会关联项目,在100吨级/年中试装置完成达产测试,正在筹建千吨级中试,筹编10万吨/年工艺包。
5、张畅,女,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现为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部总工。主要从事绿氢设备、材料开发及智慧控制技术研发。承担或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华能集团科技项目。现已在领域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及专著10余篇,以第一作者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参与4项氢能团标制定,获得电力行业创新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华能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华能集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1项、清能院科技进步奖4项;曾获得北京市科技创新新星、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华能集团青年科技英才、华能集团在京单位青年优秀工作带头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能源创新项目奖”、清能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党员先锋示范岗等荣誉
6、赵宏鹏,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绿色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副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氢基化工系统设计研究,完成20多项发电工程设计、绿氢工程前期设计等工作。参与《压力管道规范 动力管道》、《风光氢储氨醇一体化 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编写,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中国能建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重大科技专项项目6项,申请专利、软著、电力行业专有技术十余项,荣获第五届电力工程行业“最美工程师”,中国能建“青年科技英才”。
7、王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合成氨催化剂开发、绿氢合成氨工艺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十余件。
【讲座内容】
1、我国氢能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龙望成 电力规划总院能源融合三处副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颁布,氢能正式被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氢能作为电能补充,共同构建完整的终端能源形态。绿氢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本次发言首先从氢能定位、供需、政策、产业链等方面对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次,提出我国氢能产业在要素资源、经济性、供需空间错位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再次,提出未来氢能产业发展形态,分别对化工行业、交通行业、电力行业、冶金行业提出推进氢能多元化应用的实施路径。最后,分别从供给侧、消费侧、基础设施产业链等方面的对我国氢能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氢能供应体系将逐步以绿氢为基础进行重塑;从上游开发走向“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从依赖电网支撑逐步走向离网运行、自主调峰;氢能产业链正在加速完成闭环等
2、气体传感器在制氢系统中的安全应用
赫树开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研究院院长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质量能量密度大、燃烧热值高、来源广、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氢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对氢能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中国能源法的修订,把氢能也入能源之列,会加快氢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但由于氢气爆炸范围宽、燃烧温度高、点火能量小等原因,所以氢气的危险面也不容小觑。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依托27年的氢气传感器和检测仪的开发经验,深入研究各种氢气测量原理及性能特点,针对氢能源中制、储、运、加、用等各个环节特点,设计了系列高可靠氢气检测仪。如:电解水制氢中氧中氢分析仪、氢中氧分析仪、氢气露点仪、ppm级氢气检漏仪;可用于氨裂解制氢中的氢中氨分析仪、氢气纯度仪等。这些产品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的氢能应用的安全性。
3、绿氢制备技术及展望
孙流莉 国氢科技关键材料事业部综合材料研究室主任、长春绿动技术研发部主任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应用端,除了交通领域,氢气在化工领域也有重要地位。氢气可作为合成氨、醇和航煤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因此具有广阔应用市场。基于风光等清洁能源的绿电氢氨醇一体化模式,也是氢能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报告对氢能发展背景及状态进行回顾,并针对氢能产业链的制氢环节进行阐述。讲解了各种电解制氢方式的技术特征及优劣势,国内外主要产品发展状态、绿氢示范项目状态等,分享了国氢科技在PEM制氢方面的创新实践。性能、成本及寿命,是影响制氢装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围绕性能、成本及寿命,分析PEM制氢电解制氢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4、基于绿电制氢的可再生燃料发展趋势分析
徐晓颖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
主要讲解国际可再生燃料定义,国际国内市场趋势,我国在标准认证方面的进展。依托绿电制绿氢再制燃料过程的技术路线和经济性分析。低碳院在绿色燃料方面的技术布局,研发进展。
5、综合能源基地氢电耦合关键技术及实践
张 畅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氢能技术部总工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助力深度脱碳。在综合能源网基地引入电解制氢和下游储运环节,实现氢电耦合是促进综合能源系统绿色转型、提高波动性新能源、实现能源多元转化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综合能源基地能源消纳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电解制氢动态行为的复杂性,氢电耦合存在着动态调节能力差、运行管控模式不清晰、效率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面向综合能源基地氢电耦合需求,为解决新能源高比例渗透与电网稳定要求的矛盾,亟需发展动态电解制氢系统,实现高度可调的制氢系统运行,在此基础上开展氢电协同规划和智慧能量管控,解决氢电协同全生命周期关键问题。华能清能院是我国电力行业较早开展氢能技术研发的研究单位,在氢电耦合领域,围绕关键材料、结构设计、动态控制、规划调度、能量管理展开了全面布局,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报告介绍了华能清能院在面向综合能源基地氢电耦合领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和实践,对未来氢电耦合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6、松原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分享
赵宏鹏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
主要介绍了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的项目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对国内合成氨市场进行分析,针对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方案可靠性、政策符合性、绿色认证及经济性进行了讨论,对该类项目的主要创新方向,包括制储氢、工艺优化、智能优化进行了分享。
7、绿氨绿色甲醇技术进展与经济性分析
王 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氢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绿氨和绿色甲醇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能源与化工领域的重要角色。不仅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的有效途径,还是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材料,更是新兴的低碳燃料和高效的储氢载体,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本报告对绿氨、绿色甲醇的产业现状、技术发展进行总结,介绍了绿氨、绿色甲醇领域的业务实践,重点分析了绿氨、绿色甲醇生产环节,以及作为储氢载体方面的经济性,展望了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