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
【讲座时间】3 月 14 日 星期五 14:00-17:00
【讲座地点】https://wlwth.xetlk.com/s/zaW1D
王航杰15321299518
1.【主讲人】王泽森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主讲人简介】王泽森,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太阳成集团tyc151com|欢迎莅临外聘硕士生导师,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1本。主要是从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市场、虚拟电厂等研究方向。
【讲座内容】今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要求“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该政策直接叫停了已实施多年的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也引发了能源电力行业对新能源配建储能效果的系统性反思。报告介绍目前配建储能利用情况,并针对新能源配建储能面临“建而不用”的困境,政策效果远未达预期的问题,从系统运行、场站意愿、制度机制三方面入手,分析新能源场站配建储能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未来配建储能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2.【主讲人】孙鹏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产品高级经理
【主讲人简介】孙鹏,曾就职于国内知名电力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理经验。
现任职于天合储能产品管理高级产品经理,负责储能产品规划与开发。
【讲座内容】新能源政策发布,取消强制配储,短期利空,长期利好储能行业。行业竞争从价格转向技术和价值,头部企业凭借技术、成本、渠道优势占据有利地位。技术化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提升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水平,优化充放电策略,提高储能系统效率和盈利能力。具有光伏背景的企业,在渠道及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上具有显著优势。天合作为光伏行业老兵,面对多元新能源市场环境,打造了储能定制化场景解决方案。基于Elementa系列产品,天合提出:三高一低解决方案。即“高海拔、高盐雾、高温、低温”极端恶劣环境。全栈自研自产,协同中国、欧洲、北美三大系统集成中心,赋能生态圈,持续强化全球交付能力,提供“闭环式”属地化服务支持方案,实现售后无忧。
3.【主讲人】孙亚冰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创新研发工程师
【主讲人简介】孙亚冰,硕士研究生,电气工程师,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先后就职于许继集团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公司(2012-2015年)和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2020年至今),主要从事发输电领域相关工作:电气设计、创新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调试、继电保护、电气试验、新能源场站并网检测、故障分析等。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863计划项目“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关键技术”、国家电网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以及华润电力重大科技项目“构网型储能主动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系统主动支撑技术,包括构网型技术、分布式调相机、新能源场站协调控制等。
【讲座内容】随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规模持续增加,电力系统“双高”特性将更加凸显,正逐步形成以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风光资源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中长时间尺度的电力、电量平衡难度;电力电子设备占比不断提高而其设计裕度低、支撑特性弱,导致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下降。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控制储能变流器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电气外特性,使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惯性”和抵抗电压波动的能力,起到主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增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作用。在新能源独立供电系统、新能源微电网、高比例新能源、新能源直流送出、沙隔荒新能源基地等场景具备明显的优势。华润电力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先进技术发展,在构网型储能技术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完成的“全球首个兆瓦级构网型光储系统实证测试”和“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的性能测试”。联合华为数字能源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荣获“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实现构网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工程应用,要围绕构网型储能过流能力选取、关键涉网参数整定、继电保护适应性等方面,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构网型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及评价机制。
4.【主讲人】刘峻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副院长
【主讲人简介】刘峻,正高级工程师,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能源产业、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及能源政策研究,连续主持开展了福建省“十三五”、“十四五”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当前负责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碳)市场交易策略、风光耦合制氢制气等领域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咨询成果奖项等二十多项,一作发表过核心刊物论文十余篇、发明专利多项。
【讲座内容】随着新能源取消强制配储、走向全面市场化交易及现货市场价差拉大,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目前,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及火电的容量电价机制已基本明确,但储能的容量价值尚未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2月9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明确了不得强制配置储能,因此投资企业可围绕获得更高收益的核心目标自主决策是否配储,增量项目配储需综合考量。总体来看,是否配储的核心是能否增加项目收益。新项目无需强制配储作为核准前置条件,短期内可减少项目储能装机压力;市场化机制推动储能主动配置,分时电价差异将激励企业主动配套储能以平抑波动、优化收益,长期利好储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5.【主讲人】亚夏尔·吐尔洪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技术室主管
【主讲人简介】亚夏尔·吐尔洪,长期从事储能及新能源并网测试、运行控制及涉网安全管理等工作。先后负责新疆电网储能电站运行情况分析工作,新疆电网储能电站设备性能评价工作,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完成全国首个高倍数调频调压/高过载能力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性能测试工作,负责完成新疆单体容量最大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储能系统并网测试。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全球首个百兆瓦时级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性能测试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储能相关国家电网公司项目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储能相关国标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编写构网型储能团体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获得授权或者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储能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其中EI收录2篇。
【讲座内容】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攀升。为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和弃电问题,储能配套成为新疆能源转型的核心环节。截至2024年,新疆新能源装机量突破1亿千瓦,部分项目配储比例达15%-20%,主要用于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和参与调峰。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达996万千瓦,位居全国首位,其构网型储能6座(包含在建),配建储能196座,装机量超800万千瓦,占据主导地位。新疆“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新建新能源项目按10%-20%比例配置储能,并鼓励“共享储能”模式,通过集中式储能站服务多个新能源场站,降低投资成本。
未来随着“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及特高压外送通道扩容,新疆储能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30年装机规模突破10GW,成为全国最大储能应用场景之一。随着新疆新能源比例不断提升,系统转动惯量水平低,电网故障引发大规模风机脱网,频率快速跌落,造成全网频率稳定破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构网型储能并网方式具有维持内电势的能力,可提供短路容量,有电压支撑能力,适用于强度较弱的电网及微网。构网技术作为一种适应大电网100%换流器并网比例的技术,具有广阔用于前景。
6.【主讲人】张智 太阳成集团tyc151com|欢迎莅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
【主讲人简介】张智,太阳成集团tyc151com|欢迎莅临讲师,IEEE Member,IEEE大电网规划技术分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电力系统规划与优化运行、储能技术及应用。近年来主持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在IEEE Trans、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电力与能源行业重要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曾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讲座内容】大规模开发风光新能源发电是我国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新能源发电高占比和电力电子设备高占比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一方面,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并网导致电力电量平衡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风、光新能源发电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并网,不直接提供转动惯量,导致系统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特征明显,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以电化学储能、储热、储氢为代表的多元储能能够实现双向功率调节,缓解新能源发电与负荷特性不匹配导致的短时、长时平衡调节压力,支撑系统的动态平衡。为此,本研究针对低碳转型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元储能规划开展研究,分析多元储能的技术经济特性,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归纳了储能应用类型,研究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元储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