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主题: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中的应用
二、讲座时间: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14:00-17:00
三、讲座地点:线上直播:https://wlwth.xetlk.com/sl/rcs2E(联系人刘敏13331120445)
四、主讲人信息:
(一)主讲人:刘冀辰
主讲人简介:刘冀辰,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讲师,主要从事供用电技术、电力营销、电网数字化技术培训与研究工作。国网冀北公司设备智能巡检技术攻关团队青年总师、人工智能应用青年特战队骨干成员,国网冀北技培中心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训练研究专项工作、大小模型协同论证工作。主持/参与河北省太阳成集团tyc151com厅、国网冀北公司及校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与中电联团体标准1项。
讲座内容:在国家“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经历源网荷储全环节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已在电网数字化转型中显现出重要价值。本次研讨发言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调度故障处置、输电无人机巡检和营销供电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二是进行大模型与专用模型协同提升输电设备重难点缺陷识别精度的经验分享。三是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业务与培训领域赋能应用的未来展望。
(二)主讲人:景锐
主讲人简介:景锐,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全球Top2%学者,厦门市/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从事综合能源系统、需求侧大数据管理、建筑能效、能源系统气候韧性等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7项。担任《Applied Energy》《中国电力》《电力建设》《综合智慧能源》等7本期刊编委/青年编委,《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审稿人。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出版学术专著5部,曾获Sustainability 2023 Carbon Neutrality Award、ICAE杰出论文奖、福建电力技术进步奖等。
讲座内容: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传统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动态响应滞后、多源异构数据难融合等瓶颈,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强时空关联建模能力赋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高效实现用能需求的精准刻画与超前感知。本次分享聚焦1)城市尺度海量建筑用能负荷建模中缺失数据推理与典型建筑聚类生成;2)基于数据驱动的负荷预测中高温热浪小样本问题与可解释性问题。
(三)主讲人:赖志超
主讲人简介:赖志超,毕业于东南大学通信工程,现任国网泉州供电公司配电二次检修中级工,曾任信通分公司技术骨干,兼具电力通信网络运维与配电二次设备检修双重技术背景。工作期间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工程验收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深度参与电网数字化转型实践。从业以来累计荣获多项重要荣誉,2024年11月代表福建公司斩获国网智能应用团体竞技赛人工智能安监赛道团体第一;同年9月包揽第八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个人第13名;8月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福建赛区夺得个人第6名,同时获评福建省数字工匠与金牌工匠双称号;5月在泉州市人工智能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个人季军及金牌工人称号,展现出从市级到国家级竞赛的持续突破实力。
讲座内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与产业变革进行了深入探讨。AI技术的发展已从传统AI 1.0迈入大模型驱动的AI 2.0时代,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突破引发了深度学习的变革,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也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创新步伐加快,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正逐步突围,依靠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的特点,推动AI技术的普惠化。与此同时,算力、显卡、显存的持续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大模型的基础,为更大规模、更高效的AI应用提供了支撑。
在应用方面,AI正加速重塑人类生活,从智能诊疗、法律审判助手到工业自动化,大模型的落地实践日益广泛。在电力行业,我们探索了基于AI的智能运维、调度优化、机房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应用方向,力求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电网管理模式。
(四)主讲人:席禹
主讲人简介:席禹,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长期从事南方电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场景推广建设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人工智能方向重点任务攻关,担任数字电网标准化工作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委员,参编国际标准1项、行业/地方标准5项,作为牵头人主持多项电力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牵头策划多个大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人工智能场景建设项目在电力行业落地应用。
讲座内容:电网业务发展阶段对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应用有迫切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南方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02亿千瓦,占各类电源总装机的36.6%,一方面,新能源的接入显著增加电网网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新能源其本身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新能源发电预测与源网荷储的动态匹配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网在新形势下应对供需平衡与系统调度的难题,需要寻求更高水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电力负荷预测等方面的专业模型建设。
电网领域引入AI具有优势基础。电力系统作为最复杂的工业系统之一,具有复杂的运行特性和工业控制体系,对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一直走在能源工业领域前沿,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电网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在电网领域引入AI,是具备产业深度融合与长期发展条件的。
电网领域引入AI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面临更为复杂的物理结构以及更为复杂的运行特性,对电网的供需动态平衡、设备态势感知的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技术优势与电网应用场景的需求是高度吻合的,AI在电力系统供需规律深度刻画、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能源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五)主讲人:张文昭
主讲人简介:张文昭,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专责,国网河北电力先进工作者、国网河北电力技术能手、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主要从事电力数字化相关工作。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对内对外大数据系列分析场景、RPA数字员工、电网一张图应用等数字化项目建设应用工作。在人工智能领域曾参与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在供电公司安监、设备、营销、调度等专业的赋能应用,对大模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讲座内容:对国网公司“光明”电力大模型的基本情况及智算中心建设情况做简要介绍。以场景举例的方式介绍如何基于大模型技术,在供电公司的发展、安监、设备、营销等专业开展应用。在基层单位缺少算力支撑的情况下,对如何基于大模型技术构建“众创型”专业应用小场景,实现赋能基层减负增效的思考。对于公司已建成投用的各专业系列大数据看板,如何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效能再提升的思考。
(六)主讲人:马振宇
主讲人简介:国家电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顾问,研究方向包括能源数字化转型规划,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电力营销、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电碳协调和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数字化咨询。承担多项大型电力数字化项目规划咨询和软科学课题,授权发明专利三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可调节负荷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参编《电动汽车负荷聚合商参与市场:机制与策略》等专著,设计研发“虚拟电厂低碳资源协同平台”并纳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参考产品(技术)目录。
讲座内容: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和重要。马老师在本次讲座中,重点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智能预测、优化调度、故障诊断、风险评估等方面。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发电企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更精准的市场预测、更可靠的设备运行以及更科学的风险管理。